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7-17 08:28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管理员
- 积分
- 103
|
由Netflix出品的韩国电视剧《鱿鱼游戏》于2021年9月17日上线,收视率在各国高居不下,短时间内成为了一款现象级的“逃杀类”影视作品。所谓的“逃杀类”,广义上说就是一些人被同时限定在一个空间里,按照某种现实或非现实的规则,进行博弈的作品。狭义上说,又有逃杀、智斗、无限等等分支。
此类作品第一次明显的“出圈”,可能就是电影版的《大逃杀》了。相较于原著小说和较为还原的漫画,电影保留了逃杀机制、血腥场面、本就不多的算计和一定的人性人情刻画,删除了大量配角前史内容,缩短了不那么紧张较日常的段落。此后的《饥饿游戏》亦然,强化主角线,着眼博弈本身,加入青春片元素,更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无限流很多都涉及大IP版权,本身太不适合影视化。而《赌博默示录》《弥留之国的爱丽丝》这种智斗类型,不约而同的在影视化改编的时候,尽量选择不那么需要复杂博弈的好说明策略的游戏,加强人物塑造,铺情感线,效果也都不错。
游戏越烧脑,策略越复杂,越适合小说或漫画这种读者自己控制接收信息速度的载体。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时候,阅读书籍的读者可以如剧中人一样停下来仔细推敲。但影视剧有自己的节奏要求,这不是观众暂停、慢放、多刷能完全控制的。高制作成本也让其要尽量扩大受众面,两相考虑,电影《动物世界》和网剧《端脑》差不多已经是靠语言文字烧脑的上线了。
《鱿鱼游戏》较之同题材前作更出圈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更符合人们对电视剧的观影需求。有现实困境,有家庭悲欢,有世态冷暖,有人间真情。而作为本来是类型核心的游戏博弈被极大的削弱了,差不多就是楼下孩子们真正做游戏时的算计程度,或许怀旧,但绝不烧脑。而游戏之外的“夜间大逃杀”也就是意思意思。
随着剧的热播,各种相关产品相继热销。其中自然少不了在玩具领域里IP转化效率相当高的塑料拼插积木。理想状态下,剧的版权方应该预判剧的热度,提前联系周边玩具厂商,让正版授权的玩具在剧集热播的时候至少能放张图开始宣传。最晚也应该像《流浪地球》积木玩具一样迅速签约,迅速发消息。但很可惜,既然本应领跑的授权玩具缺位,无授权的各种产品便见机纷纷摘牌下水。和一众无授权网游题材积木一样,这些产品没有明确的产品名称,开局一张图,东西堪比盲盒。
我买了几样,大家看看。
第二组
仅就这三组来看,第二组积木质量明显差一些。
第三组
把前两组的人仔混进来
这次的侵权事件让版权方Netflix重拳出击,现已在某些购物平台屏蔽了“鱿鱼游戏”,也就是说,不仅是积木,其它品类的正版周边可能也没跟上。
然后,我就看到了一些对此次事件的报道。和里面的一些观点一比,“游戏耽误学习论”都显得有逻辑起来。
最荒唐的就是“成人影视题材不应做成儿童玩具”。我们先要问个问题,玩具是谁买的,剧是谁在看?鱿鱼游戏的玩具和剧,哪个知名度更大?
首先说,以上积木玩具本身并不包含“令人担忧的”暴力、血腥、社会残酷因素,至少不超过乐高星战和国产军事题材的范围。积木类玩具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抽象性和指代性,可以根据玩家的认知随意组装,尽情赋予各种属性。即使真有不明真相的家长给无知幼童买了,就当一般积木玩问题也不大,只要不看剧,啥事没有。而玩了玩具就会想看剧的问题,其实不玩玩具,从别的渠道了解相关信息是一样的。近期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该剧,不差积木玩具这点影响力。关键在于,家长怎么让孩子看不到不适合的影视作品。
其次,正常渠道授权出过玩具的影视作品,甚至是动画片,也不都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看。
关于积木侵权的问题,之前也说了,现在国内的重灾区都是还没有正版授权的领域。像《流浪地球》《植物大战僵尸》这些,在有品牌代理之后,没授权的一般也就不再出新品了。
授权品没跟上状态下侵权泛滥和明明有正版却都要买盗版的最大区别就是,这是市场需求的强烈反应。反而让版权方看到IP产品化的巨大潜力,尽快回应市场需求。
对于一些报道里提到的产品粗制滥造的问题,我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怎么这么快就拿到货了。随后才反应过来,他们写稿子不一定要先拿到货。
这么说吧,有没有授权,这些积木的质量大多符合价格和产品定位的应有水平。模具还是那些模具,塑料还是那些塑料,也不可能为了蹭热度就会有太大的变化。
至于人仔形象和场景实际是否还原,看过剧的玩家可以自己看图甄别;没看过剧的,或者分辨不了的,万一真要买就选看着有眼缘的,反正还不还原也看不出来。
最后要是有朋友觉得这篇文章聊得太浅碟,还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单从博弈论的角度说,买正版的玩家一定希望别人都买正版,那么买山寨的朋友是否希望别人也都买山寨呢?咱们以后有机会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